文彦博被誉为宋朝第一名相。在50年的官宦生涯中,他曾四次主政河南府(洛阳),将父母迁葬到伊川,在鸣皋镇建有庄园,后无偿捐给程颐作讲学之所,对洛阳、伊川感情颇深。
文彦博被誉为宋朝第一名相。在50年的官宦生涯中,他曾四次主政河南府(洛阳),将父母迁葬到伊川,在鸣皋镇建有庄园,后无偿捐给程颐作讲学之所,对洛阳、伊川感情颇深。即使退休,他亦未回山西介休祖籍地,而是留在了洛阳,最终和父母永远相伴于伊川。
宋仁宗皇祐元年(公元1049年),已在朝中担任宰相的文彦博因政务繁忙,托付好友司马光一手操办,将父母之墓从老家山西介休县迁到河南府伊阙县(今伊川罗村),坟墓所在地改名教忠乡积庆里,后又改为贤相乡上官店村直至南宋。
宋仁宗嘉佑三年(公元1058年),文彦博53岁。这年六月,文彦博以检校太尉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河南府兼西京留守。到任后,居住在洛阳从善坊。七月,乞于河南府营创私庙。嘉佑四年(公元1059年)秋,家庙建成。宋神宗元丰三年(公元1080年)十月,司马光判河南府,为其作《文潞公家庙碑记》。文彦博在洛期间,游历平泉、卢溪、阙塞、潜溪、广化寺、颍阳紫云洞自家别墅等。嘉佑五年(公元1060年)二月,文彦博判河北大名府,赴任途中,过登封,游嵩岳,留下诗词书法,刻石立碑。此次主政洛阳,共一年零八个月时间。
嘉佑七年(公元1062年),文彦博57岁,复保平军节度使,移判河南府。次年二月,继母申氏去世,文彦博丁忧(守丧)。宋英宗治平二年(公元1065年),丁忧结束,复判河南府。四月,判永兴军。此次判河南府,共三年,由于为继母守丧,未见其公务政事之记载。
宋神宗熙宁六年(公元1073年)五月,文彦博自河阳(今孟州)任上返洛阳,到伊川积庆坟庄、游东溪、楚谏议园宅,作诗记之,流露出向往归隐闲适生活之意愿。《再到积庆坟庄即事偶成》写道:“不到伊川八九年,重来风物尽依然。惊回俗梦鸣皋鹤,洗净尘襟漱玉泉。”“含风古木遮檐角,漱玉清泉泻石棱。”熙宁六年六月,文彦博还向朝廷举荐范仲淹次子范纯仁:“名臣之后,能世其家,忠义不回,流辈推服。”熙宁七年(公元1074年)七月,文彦博出资修葺龙门山胜善寺(今龙门石窟出入口)及附近珍珠泉,在寺院上方修建药寮(药铺),以珍珠泉为药井,择僧之知医者主掌药寮,并捐出珍藏医书数百卷、良药珍方和药疗器具,免费为左近百姓看病施药。
|